7月2日下午,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第133期华文教育系列学术讲座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晶盈副教授担任主讲人,以“信仰、族群与认同:东南亚华人多重文化身份的调适”为主题,展开深度学术探讨。讲座由华文学院院长助理刘甜副教授主持,学院师生踊跃参与,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讲座中,张晶盈副教授以扎实的学术理论为基础,围绕东南亚华人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身份认同这一核心议题,展开系统性论述。她首先对“多重文化身份”的概念进行严谨界定,结合长期田野调查获取的一手案例,从历史、社会、文化等多维度,深入剖析东南亚华人形成宗教、族群、社区等多重身份的内在机制与外在表现特征。同时,她也着重指出,华侨华人社团、华文学校的创设与发展,与宗教活动存在紧密的历史与现实关联。此外,她强调华人宗教信仰的多元性,为其文化认同注入了丰富且复杂的内涵。华人传统宗教中的仪式、祭祀活动,既是文化基因代代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维系族群凝聚力、深化族群认同的关键要素。
讲座尾声,张晶盈副教授与现场师生展开热烈的互动交流。针对师生提出的关于身份认同动态演变、不同地域华人文化差异等问题,她一一作出专业解答,进一步深化了大家对讲座主题的理解与把握。此次讲座为在场师生搭建了深入了解东南亚华人文化身份认同的学术平台,不仅丰富了华文学院的学术活动体系,更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思想碰撞创造了良好契机。(文:秦川)

(一审:刘恰 二审:刘甜 三审:胡建刚)